Noobzhang

  • 首页

  • 标签

  • 分类

  • 归档

Input系统——Android Input系统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Input系统结构解析

AndroidInput系统——JNI NativeInputManager InputManger InputReader
AndroidInput系统——NativeInputManager JNI

阅读全文 »

Input系统——Linux 输入子系统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待整理完善。。。

1. struct input_dev

struct input_dev {
    const char *name; //名字 
    const char *phys;
    const char *uniq;
    struct input_id id;

    unsigned long propbit[BITS_TO_LONGS(INPUT_PROP_CNT)];

    unsigned long evbit[BITS_TO_LONGS(EV_CNT)];    // 设备所支持的事件类型

    unsigned long keybit[BITS_TO_LONGS(KEY_CNT)];  // 按键类型 
    unsigned long relbit[BITS_TO_LONGS(REL_CNT)];  // 相对值类型
    unsigned long absbit[BITS_TO_LONGS(ABS_CNT)];  // 绝对值类型
    unsigned long mscbit[BITS_TO_LONGS(MSC_CNT)];  // 混合类型
    unsigned long ledbit[BITS_TO_LONGS(LED_CNT)];  // LED类型
    unsigned long sndbit[BITS_TO_LONGS(SND_CNT)];  // 声音类型
    unsigned long ffbit[BITS_TO_LONGS(FF_CNT)];    // 力反馈
    unsigned long swbit[BITS_TO_LONGS(SW_CNT)];    // 开关类型???
阅读全文 »

Android.mk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Android.mk

待续。。。

阅读全文 »

APK 反编译及签名工具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反编译/解包/再编译

1. Apktool——APK反编译及再打包工具

通过反编译APK中XML文件,直接可以查看
https://ibotpeaches.github.io/Apktool/

下载安装Apktool (Windows/Linux/Mac)
https://ibotpeaches.github.io/Apktool/install/

Apktool 通常用法
反编译APK apktool d[ecode] test.apk
再打包成APK apktool b[uild] test

2. dex2jar

将apk中的classes.dex转化成Jar文件
https://github.com/pxb1988/dex2jar

3. JD-GUI

反编译工具,可以直接查看Jar包的源代码
https://code.google.com/archive/p/innlab/downloads
https://pan.baidu.com/disk/home#list/vmode=list&path=%2Fapps%2FAPK-Track%E5%B7%A5%E5%85%B7

阅读全文 »

Input系统——Linux驱动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待续…

阅读全文 »

Input系统——TYPE CODE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Event Type&Code

EV_SYN:  - 用于事件间的分割标志。事件可能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分割,就像在多点触摸协议中的例子。
    SYN_REPORT:    - 当多个输入数据在同一时间发生变化时,SYN_REPORT用于把这些数据进行打包和包同步。
                例如,一次鼠标的移动可以上报   REL_X和REL_Y两个数值,然后发出一个SYN_REPORT。
                下一次鼠标移动可以再次发出REL_X和REL_Y两个数值,然后经跟这另一个SYN_REPORT。

    SYN_MT_REPORT: - 用于同步和分离触摸事件
    SYN_DROPPED:   - 用来指出evdev客户的事件队列的的缓冲区溢出。

EV_KEY:  - 用来描述键盘,按键或者类似键盘设备的状态变化。
    KEY_<name>:    - EV_KEY事件采取KEY_<name> 或BTN_<name>的形式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,KEY_A代表键盘上的A键,当一个按键被按下时,一个带有按键编码和value为1的事件被发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一个按键被释放时,一个value为0的事件被发出。有些硬件当按键重复时会发出事件,这些事件的value值为2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常,KEY_<name>用作键盘上的按键,而BTN_<name>则用于开关按钮事件。 
                   - 普通键盘按键     0x0~0x100     0x160~0x2ff
                   - 游戏柄的按键     0x100~0x110   0x120~0x140
                   - 鼠标按键         BTN_MOUSE-BTN_LEFT-0x110-左键;  BTN_RIGHT-0x111-右键;  BTN_MIDDLE-0x112-中键;
    BTN_<name>:    - see above
阅读全文 »

Android系统升级、烧录、Recovery、OTA

发表于 2017-04-12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Recovery:

http://www.tuicool.com/articles/Q7ZBbu
http://blog.csdn.net/fengying765/article/details/38301895

待续…

阅读全文 »

Android编译系统——ramdisk.img system.img userdata.img recovery.img目标编译过程

发表于 2017-04-11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image 介绍

boot.img      Android 的初始文件映像,负责初始化并加载 system 分区,一般Android系统这个镜像中包含ramdisk.img根文件系统+kernel(RK平台的boot.img是没包含kernel部分的)
recovery.img  恢复模式系统启动镜像。内容和boot.img雷同(RK平台recovery.img包含kernel部分),但是其中的ramdisk.img(ramdisk-recovery.img)有些许不同:
              recovery.fstab文件、sbin下部分工具、build.prop、init.bootmode.emmc.rc、sepolicy等

ramdisk.img   是根文件系统,是root目录打包成的镜像(ramdisk-recovery.img)
system.img    包括了主要的包、库等文件
userdata.img  包括了一些用户数据
阅读全文 »

RK平台分区信息

发表于 2017-04-11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RK

RK 分区信息和一般Android 系统分区有些许区别,下面我们来看看

阅读全文 »

Android四大组件

发表于 2017-04-11 | 更新于 2019-03-08 | 分类于 Android

Android四大组件分别为activity、service、content provider、broadcast receiver。

一、Android四大组件详解

1、activity

(1) 一个Activity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(窗口)。

(2) Activity之间通过Intent进行通信。

(3) Android应用中每一个Activity都必须要在AndroidManifest.xml配置文件中声明,否则系统将不识别也不执行该Activity。

2、service

(1) service用于在后台完成用户指定的操作。service分为两种:

(a) started(启动) :当应用程序组件(如activity) 调用startService()方法启动服务时,服务处于started状态。

(b) bound(绑定) :当应用程序组件调用bindService()方法绑定到服务时,服务处于bound状态。

(2) startService()与 bindService()区别:

(a)started service(启动服务) 是由其他组件调用startService()方法启动的,这导致服务的onStartCommand()方法被调用。当服务是started状态时,其生命周期与启动它的组件无关,并且可以在后台无限期运行,即使启动服务的组件已经被销毁。因此,服务需要在完成任务后调用stopSelf()方法停止,或者由其他组件调用stopService()方法停止。

(b) 使用bindService()方法启用服务,调用者与服务绑定在了一起,调用者一旦退出,服务也就终止,大有“不求同时生,必须同时死”的特点。

(3) 开发人员需要在应用程序配置文件中声明全部的service,使用标签。

(4) Service通常位于后台运行,它一般不需要与用户交互,因此Service组件没有图形用户界面。Service组件需要继承Service基类。Service组件通常用于为其他组件提供后台服务或监控其他组件的运行状态。

3、content provider

(1) android平台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使一个应用程序的指定数据集提供给其他应用程序。其他应用可以通过ContentResolver类从该内容提供者中获取或存入数据。

(2) 只有需要在多个应用程序间共享数据是才需要内容提供者。例如,通讯录数据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,且必须存储在一个内容提供者中。它的好处是统一数据访问方式。

(3) ContentProvider实现数据共享。ContentProvider用于保存和获取数据,并使其对所有应用程序可见。这是不同应用程序间共享数据的唯一方式,因为android没有提供所有应用共同访问的公共存储区。

(4) 开发人员不会直接使用ContentProvider类的对象,大多数是通过ContentResolver对象实现对ContentProvider的操作。

(5) ContentProvider使用URI来唯一标识其数据集,这里的URI以content://作为前缀,表示该数据由ContentProvider来管理。

4、broadcast receiver

(1) 你的应用可以使用它对外部事件进行过滤,只对感兴趣的外部事件(如当电话呼入时,或者数据网络可用时)进行接收并做出响应。广播接收器没有用户界面。然而,它们可以启动一个activity或serice来响应它们收到的信息,或者用NotificationManager来通知用户。通知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例如闪动背灯、震动、播放声音等。一般来说是在状态栏上放一个持久的图标,用户可以打开它并获取消息。

(2) 广播接收者的注册有两种方法,分别是程序动态注册和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静态注册。

(3) 动态注册广播接收器特点是当用来注册的Activity关掉后,广播也就失效了。静态注册无需担忧广播接收器是否被关闭,只要设备是开启状态,广播接收器也是打开着的。也就是说哪怕app本身未启动,该app订阅的广播在触发时也会对它起作用。

二、Android四大组件总结:

(1) 4大组件的注册

4大基本组件都需要注册才能使用,每个Activity、service、Content Provider都需要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。AndroidManifest文件中未进行声明的activity、服务以及内容提供者将不为系统所见,从而也就不可用。而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者的注册分静态注册(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) 和通过代码动态创建并以调用Context.registerReceiver()的方式注册至系统。需要注意的是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进行配置的广播接收者会随系统的启动而一直处于活跃状态,只要接收到感兴趣的广播就会触发(即使程序未运行) 。

(2) 4大组件的激活

内容提供者的激活:当接收到ContentResolver发出的请求后,内容提供者被激活。而其它三种组件activity、服务和广播接收器被一种叫做intent的异步消息所激活。

(3) 4大组件的关闭

内容提供者仅在响应ContentResolver提出请求的时候激活。而一个广播接收器仅在响应广播信息的时候激活。所以,没有必要去显式的关闭这些组件。Activity关闭:可以通过调用它的finish()方法来关闭一个activity。服务关闭:对于通过startService()方法启动的服务要调用Context.stopService()方法关闭服务,使用bindService()方法启动的服务要调用Contex.unbindService()方法关闭服务。

(4) Android中的任务(activity栈)

(a) 任务其实就是activity的栈,它由一个或多个Activity组成,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。栈底的是启动整个任务的Activity,栈顶的是当前运行的用户可以交互的Activity,当一个activity启动另外一个的时候,新的activity就被压入栈,并成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。而前一个activity仍保持在栈之中。当用户按下BACK键的时候,当前activity出栈,而前一个恢复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。栈中保存的其实是对象,栈中的Activity永远不会重排,只会压入或弹出。

(b) 任务中的所有activity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移动的。整个的任务(即activity栈) 可以移到前台,或退至后台。

(c) Android系统是一个多任务(Multi-Task)的操作系统,可以在用手机听音乐的同时,也执行其他多个程序。每多执行一个应用程序,就会多耗费一些系统内存,当同时执行的程序过多,或是关闭的程序没有正确释放掉内存,系统就会觉得越来越慢,甚至不稳定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Android引入了一个新的机制,即生命周期(Life Cycle)。

From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to-creat/p/5891089.html

1234…8

Jin

77 日志
9 分类
113 标签
© 2019 Jin
由 Hexo 强力驱动 v3.8.0
|
主题 – NexT.Mist v7.0.0